环球钢琴网首页 > 新闻 > 文章专栏

学钢琴,痛苦的坚持值不值?

我家川哥已经学钢琴好几年了,这期间的心路历程,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你肯坚持,孩子就不会放弃!

此文让很多琴童家长受到鼓舞,坚定了继续坚持的决心;也让许多本来心存犹豫的家长,毅然带孩子加入了学琴大军。

鸡汤虽然鼓舞人,但当我们在陪孩子练琴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当孩子磨磨蹭蹭怎么都不肯坐上琴凳时,当孩子哭着喊着说讨厌钢琴时,当大人孩子为了学钢琴几乎反目成仇时,这种坚持究竟还值不值?

前些天参加女儿的幼儿园家长会,跟很多家长聊起了才艺学习,女儿班上的小同学,几乎每人都在学习某一种乐器,除了她的好朋友菲菲。而菲菲妈是这么解释的:“学乐器太苦了,我从小到大学了十几年的小提琴,深有体会,我不想让孩子再跟我小时候一样吃苦。”

深聊下去,才知道菲菲妈不仅学了多年小提琴,而且造诣很深,还参加过国家级的比赛。但自从参加工作后,她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因为她“从来没有喜欢过这种乐器,以前之所以勤学苦练都是被父母逼的”。而这种没有兴趣的痛苦坚持,让菲菲妈对学乐器产生了阴影,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教育观,在下一代的教育上,走了另外一个相反的极端——从不让孩子接触乐器。

可见究竟让孩子学什么?怎么学?没有简单统一的答案。

哈佛大学心理学者霍华德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比如音乐智能、运动智能、语言智能,等等,都对应着大脑中特定的区域,而不同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况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而所有天赋智能都优越的人也是极其罕见的。霍华德说:“教育孩子最大的用处,是帮助他向他的天赋才能适合的领域发展。”

这个理念的推出让很多家长醍醐灌顶,同时又陷入更深的迷茫,比如就学钢琴一事而言,家长们很迷茫的是: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赋?

孩子不肯学钢琴,是因为缺乏智能优势还是方法不对?

如果音乐不是孩子的优势智能,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坚持?

简而言之,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时,到底是天赋的原因,兴趣的原因,还是方法的原因,时间的原因?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尽力来回答以上问题。

1.不要轻易开始,也不要轻易结束

正如霍华德所言,每个孩子的天赋智能都不尽相同,而现在的选择也非常丰富。因此,当家长在决定孩子学习某一门才艺时,最好多加考察、体验,尽可能让孩子选择他所感兴趣,并且有优势潜能的方向去学习。

跟优势智能相契合的领域更容易取得成绩,同时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能让孩子坚持得更长久。

钢琴一直也是我自己的兴趣。川哥出生前我便在工作之余学习钢琴,在怀川哥的孕期便自然有了一个音乐胎教的环境。孩子从出生以后,时时刻刻都能看到、触碰到家里的钢琴,这就创造了很多机会来观测孩子是不是有兴趣。

在孩子两三岁时,我便从以下几点判断孩子有这方面的潜能或兴趣:

孩子听到优美的抒情曲,会瞬间安静下来专注地听完;听到动感的音乐,会跟着节奏手舞足蹈。

每天都要玩一会儿家里的钢琴;当他敲打出叮咚声时,神情特别兴奋。

当川哥“玩”了好几年钢琴之后,在他满四周岁时,我决定开始让他正式学琴,当然在做决定之前还是反复征求了孩子的意愿,孩子每次都坚定地表示“我要学”。

如果家里没有钢琴,同样可以完成上述测试。比如播放经典的钢琴曲,观察孩子的反应;给孩子买键盘类的音乐玩具;偶尔带孩子逛逛琴行,听听音乐会。

如果通过长期观察,体验,确确实实感觉到孩子的潜能和兴趣,可以尝试做出选择。

同时,还要扪心自问:身为家长,自己能否坚持?

如果碰巧钢琴也是家长自己的兴趣和热爱,那就更完美了。

“家长喜欢”加 “孩子喜欢”,可以说是选择一门乐器学习最充分的依据。

因为在漫长的学琴之路上,艰辛坎坷在所难免,两个人的坚持,比一个人的坚持来得更容易。

如果家长经过长期考察,慎重考虑,充分沟通之后,决心要带孩子学钢琴,并因此买了钢琴。请你尽量陪孩子坚持下去,久一点,再久一点,不要轻易放弃。

因为共同决定之后的坚持,还事关承诺、目标、毅力,等更多的意义。

2.两条曲线,揭示学钢琴的规律

学琴之路终于开始了,而后面的路程,也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天才琴童。

下面我用一个曲线展示一下学琴声之路上,孩子的“热情”跟“坚持”的关系。

在最初决定让孩子学钢琴时,孩子应该处在一个热情的高点(用High point 0,即H0表示),否则就不该做开始的决定。

随着正式学习的开始,需要专注的上课,需要枯燥的练习,渐渐地,孩子的热情会逐步下降,尤其当新学的内容(曲目)遇到难点时,孩子的兴致会降到第一个低点(LOW POIT1简称L1).

这个低点怎么跨过去?家长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是给予孩子支持鼓励,并切实的帮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还是粗暴的责骂并进一步施压,决定了这条曲线的进一步走向。

如果选择前者,家长协同孩子战胜第一个低谷之后,孩子会获得成就感,热情又逐步回升,慢慢达到新的高点(H1)

如果家长选择第二种做法,施压或斥责,孩子很难跨越这个低谷期,即便艰难地从技术上越过了,孩子的热情也会被消耗。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情况,即,家长尽了全力,采用第一种正面教育的方式,并跟老师一起想尽了一切办法,孩子的热情依然提不上来。长久以来孩子的热情呈现出曲线式下降的趋势,那么这个孩子可能真的不适合学钢琴。

就像之前提到过的小提琴妈妈,尽管她的技术上一直不断提升,她的热情一直为零,因此在摆脱父母掌控之后,便再也不去碰小提琴。这样的坚持,可以说很不值。

所以,所作为琴童家长,我们可以仔细评估一下孩子的状态,究竟符合哪条曲线。当然前提是你能绘出这条曲线,这需要家长的用心,并且坚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假设孩子每个月学一首新曲子,会遇到一个热情高点和低点的交替,当你画上10个点左右,也就是需要历时将近1年,才可以判断大致趋势。

如果孩子学琴时间还很短,只是处在L1或L2阶段,这时候就怀疑孩子能否学琴,还为时过早。

3.可以慢,但不要停

我们一旦开始,就要让孩子保持学习的连续性,要观察足够长的时间,要让孩子体验n个H点和L点,要把这条线绘制出来,不要中断,才有可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孩子太小,注意力时间不够,没关系,我们每天可以少弹一段时间,一小时不行就半小时,半小时太长,改成十分钟。一个刚启蒙音乐的几岁孩子,即便每天只弹十分钟,也可以让他慢慢形成习惯,找到感觉。

与之相对的另外一种做法,是家长老师刚开始就高标准,严要求,每天高压练琴n小时(走专业道路线也许是必须的),导致孩子强烈抵触,最后家长身心疲惫,一赌气又给孩子停掉——“不学就不学,以后你想学也不给你学!”

学钢琴和学所有的技能一样,欲速则不达,细水长流最好。

如果是难度问题让孩子到达一个L点,这时候,家长除了精神鼓励和陪伴,还可以想一些切实的解决办法,比如将曲子分解再分解,每天只练一小节;左右手协调不好,就每次只练一只手;如果总是弹不过关,甚至可以换一首难度更低的曲子。

我们可以把孩子学钢琴想象成孩子刚学走路的状态,总是从跌跌撞撞开始,走两步,退一步,迈几步,歇一会儿,伸手让家长扶一把…..这是一个较长的辛苦的过程,我们不能刚开始就要求孩子健步如飞,也不能因为孩子长时间走不稳,就剥夺他学走路的机会。

4.做孩子永远的加油站

L点(低谷点)如何度过,可以说成了钢琴能否学得下去的关键。我们没法决定孩子到达H点后能获得多大的成就感,但是帮孩子降低在L点的痛苦感,是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最终学习的热情,可以说就是“H点的成就感”减去“L点的痛苦感”之差。父母的关爱,就是当孩子身处低谷时的加油站。

川哥学钢琴已经四五年了,仍然也在高峰低谷的波动里徘徊前行。

有时候我正在主卧里看书,隔壁房间忽然传来“咚咚咚”的异常声音。我放下书本,走进儿子房间,见他正坐在钢琴旁,愤懑地胡乱敲打着琴键,眼角还挂着泪水——“ 妈妈,这实在太难了,我不想再弹了”。

我轻轻拥抱一下这个身高快赶上我的大男孩。

“我知道很难,可是你想一想你小时候,刚开始只会弹 ‘哆、来、咪’的时候,一定没想到后来竟会弹那么多那么难的曲子!你曾经战胜过那么多的困难,这次一定也能......来我们打开请琴谱看一看,到底是哪几个音太难了?”

孩子擦干眼泪,重新坐上琴凳翻开琴谱。

这样艰难的低谷期有时候要持续一周。然后某一天,我同样在自己的房间里工作,耳边传来欢快的弹奏声,还有孩子兴奋呼唤:“妈妈,你来看,我现在会弹了,还挺好听的是不是?”

我知道,下一个热情的“高点”又来了。

(新闻来源:)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下载环球钢琴网APP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 网罗所有钢琴类文章~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