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迪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硕士研究生,因为在第七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得桂冠而一举成名。2005年孙颖迪在荷兰乌特勒支举行的国际最重要的钢琴比赛之一——第七届弗朗兹,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力挫群雄,摘得第一名桂冠,成为第一位取得此项大奖的华人钢琴家。他年纪轻轻便获得了中国国内多个奖项,包括第二届全国“金钟奖”钢琴比赛、影响深远的“宝钢教育基金奖”、由上海文艺人材基金理事会颁发的“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特等奖”等一系列奖项。
音乐历程
大赛夺魁 一举成名
2005年4月,他独自一人背起行囊,登上了飞往荷兰的飞机,一举夺得了第七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他,就是孙颖迪,一位出生于1980年的青年钢琴家。
他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在校研究生。自1990年起至今,孙颖迪在上海音乐学院完成了从附小到大学的音乐专业学习。2001年起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盛一奇教授,目前依然是他的研究生导师。此外,孙颖迪还曾师从罗霄和陈彦新教授,还多次参加了菲利浦·昂特芒、钢琴大师多米尼克·墨赫莱、范妮·沃特曼、英国李斯特协会主席、李斯特作品演奏权威莱斯利· 霍华德以及“钢琴诗人”傅聪先生、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许忠先生等执教的大师班。
孙颖迪年纪轻轻便获得了中国国内多个奖项,包括首届上海市青少年钢琴大奖赛第二名,第二届全国"金钟奖"钢琴比赛第三名,香港唐氏基金会奖金和傅成贤纪念奖金。2004年他获得了雅玛哈音乐奖学金,这使他作为室内音乐家有机会和国际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以及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获胜者们共同举办音乐会。2005年,孙颖迪在荷兰乌特勒支举行的国际上最重要的钢琴比赛之一——第七届弗朗茨o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力挫群雄,摘取第一名大奖桂冠。孙颖迪在本届比赛中的杰出表现,引起了荷兰和欧洲主流音乐界的高度评和关注,当地媒体称赞其演奏的李斯特音乐为"原色李斯特"。
比赛改变人生
在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的获奖对于孙颖迪来说,无疑是一个转折,如今已经跻身世界一流青年钢琴演奏家行列的孙颖迪,面对眼前的成功,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现在我只是音乐会比较多了些而已”。孙颖迪告诉记者,比赛获奖之后,他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是在“旅行”,到世界各地举行音乐会。孙颖迪表示,对于古典音乐人来说,要成为演奏家最好的途径就是比赛,这已经不可否认地成为了一种趋势。而去年的那场李斯特钢琴赛于他而言的意义是“比赛成就了我成为职业演奏家。我的音乐不再是给我自己听,而是给更多的观众听。”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地不断提高,随着各国文化交流地日益频繁,我国的优秀艺术选手也相继出现在国际比赛的领奖台上和国际著名舞台上。对于孙颖迪来说,25岁就拿国际大奖,并能在世界各国做自己的巡演,这一切来得确是有点快不可挡,但是,对于选择参加此次比赛他却是谨慎的。
"国际上的比赛,是双刃剑,对锻炼一个人的阅历是有好处的。是比赛你就要追寻成绩,大家也不会避免去谈这个。一直以来,我对李斯特的作品就比较偏爱。15岁时,我就能弹他的《b小调奏鸣曲》了,在这10年,我每年都会找时间练习它,没有间断过。为了能弹好它,就歌德的《浮士德》我都读了好几遍。"10年前播下的希望到今天的"李斯特"大奖,用"实至名归"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参加这样的比赛,得奖是一部分,但是不是全部,我更希望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我的琴声!很多事情是不能预见的。我能做的就是在台上把每一个音表达清楚。" 孙颖迪说,从比赛结束到宣布结果,评委几乎是很短的时间就把结果公布了出来。这说明评委之间没有太多的分歧。
循规蹈矩的模范学生
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一直念到本科、硕士,及至工作,亦是选择留在母校教书。从小到大,他都是班里的种子选手,除了进附小时考过一回试,此后的求学路上全是绿灯———一次次被保送。
但不知是逃避还是叛逆,身为学院培养的种子选手,他却惟独在钢琴比赛这件事上提不起兴致。虽然人们常说,比赛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但孙颖迪抵触。他的参赛履历,几行字就能写尽———8岁那年参加过上海青少年钢琴大奖赛,下一次便飞跨14年,跳到了2002年第二届中国“金钟奖”。
2005年开始攻读硕士的孙颖迪,此前从未考虑过“出路”,但那难以入眠的一夜不期而至,把他拉回现实,心头隐隐浮起不甘:二十四五岁了,除了拿奖学金,似乎没有什么成绩可以证明自己……虽然还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但他知道自己不愿仅仅做钢琴家教、做酒吧兼职演奏。于是,当恩师盛一奇教授再次鼓励他报名参加国际比赛时,孙颖迪报了名,斩钉截铁。他坦言,前途未卜的感觉不太好,我需要一个让自己爆发的时机。这个比赛,便是第七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
李斯特大赛,让孙颖迪一举冲进了西方主流音乐圈。但对于获奖和扑面而来的掌声,他没多想,只觉如释重负。
清醒地尝试"闹腾"
孙颖迪很少跟人说起,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前,他曾在一家名为“jzclub”的爵士酒吧兼职演奏。白天端坐学校琴房,勤练古典,晚上潜入jzclub,用爵士的随心所至释放自己,一周三四次,一晃两三年。
彼时,孙颖迪的“出格”让老师大跌眼镜;而他自己回想那段时日,亦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愈夜愈美丽本不与他的生活轨迹重合。孙颖迪至今无法说清,那样的逗留里究竟藏着他怎样的心绪,但可以肯定,不是为了生计:“或许我到底是喜欢爵士乐的,家中的爵士唱片甚至多过古典乐唱片;又或许,出于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爵士乐本是疗伤音乐。”
午夜过后,客人渐渐散去,酒吧开始了音乐人即兴演出的时段。那最让孙颖迪享受,脱下面具,他任由自己变成音乐疯子。孙颖迪还记得,有一回一位同在酒吧驻演的新加坡朋友对他说:你的舞台不应该只在jzclub。这话竟令他彻夜难眠。
有人说,孙颖迪能在这样一个素以高难度著称的赛事中脱颖而出,除了他在古典音乐上的修为与实力,或许也与他的爵士乐演奏经历分不开。因为比到最后,定乾坤的一着,是《匈牙利钢琴狂想曲第二首》中一段两三分钟即兴的华彩段落。孙颖迪放得很开,切换到了音乐疯子的状态,不知那一刻他是否想到在jzclub的那么多个夜晚。赛后,所有评委意见一致———“声音非常漂亮,变化非常多”。他不仅胜在完美无瑕的准确度,更胜在闪烁敏捷的乐思,以及与乐队的默契互动。
现在,孙颖迪出镜率挺高,玩跨界、玩混搭,玩即兴弹奏,用钢琴与昆曲、与民歌、与现代舞配。见了他,此前关于他的种种想象竟被彻底颠覆。尝试着一连串“闹腾”的他,不张扬,显得儒雅,甚至内敛。
全球巡演
2005年4月16日,孙颖迪在荷兰乌得勒支举行的极富盛名的第七届弗朗茨·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上夺得第一名,成为迄今唯一染指此项桂冠的华人钢琴家。作为该项大赛的冠军获得者,孙颖迪应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组委会的邀请,于2005年至2007年间在世界各地举行巡回演奏会。除了在荷兰为数众多的顶级音乐厅如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Amsterdam Concertgebouw)演出之外,巡回音乐会还在全球许多国家进行,例如法国、比利时、德国、芬兰、匈牙利、捷克、波兰、西班牙、英国、瑞士、俄罗斯、印尼、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非。2006年2月17日至3月7日赴南非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和开普敦三城市巡回演出。
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决赛翌日上午,孙颖迪就已经在著名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AmsterdamConcertgebouw)与荷兰广播交响乐团在 Jean·Bernard·Pommier (让·伯纳德·伯米埃)的指挥下合作演出了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荷兰国家广播电台现场进行了直播。
巡回演出期间,他已经与鹿特丹爱乐乐团、捷克国家交响乐团、荷兰广播交响乐团、北荷兰交响乐团、芬兰坦佩雷爱乐乐团、苏黎世室内乐团、约翰内斯堡爱乐乐团、首尔爱乐乐团、昆士兰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乐团、澳门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和法国国家广播爱乐乐团等进行了合作演出,合作的著名指挥包括艾度·迪华特、米歇尔· 普拉松、郑明勋、安德拉斯· 里盖蒂、米歇尔· 塔巴尼克、丹尼尔· 莱斯金、谭盾、汤沐海、陈燮阳、张国勇、谭利华、李心草等。孙颖迪在自己的祖国也受到了热烈欢迎。
2005年11月,他在欢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访问中国的宴会上,作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的表演嘉宾进行了演奏。
2011年8月26日,被誉为“原色李斯特”的中国青年钢琴家孙颖迪出现在文新大厦,现场弹奏了一曲《维也纳狂想曲》,作为星夜钢琴教育网六周年生日的“贺礼”。继2010年在星广会上举行独奏音乐会之后,孙颖迪将于9月26日再度在沪举办一场个人专场音乐会。
新西兰巡演
同年,文化部将孙颖迪纳入“东方快车”候选艺术家,该项目旨在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向对象国主流专业艺术机构有目的、成系列地输出中国艺术人员或团组,推广和宣传中国优秀艺术产品和人才,展示中国文化艺术成就。 2006年10月,应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和亚洲新西兰基金会等单位的邀请,孙颖迪搭乘第二班“东方快车”拉开了他在新西兰的首次巡演。
巡演从2006年10月6日开始至10月21日结束,共经过新西兰的6座城市,除前4大城市奥克兰、哈密尔顿、惠灵顿和基督城外,还包括北岛中部的黑斯廷斯市以及南岛北端的布莱尼姆市。
正在新西兰6大城市举行巡演的中国青年钢琴家孙颖迪,以其精湛技艺和丰富艺术表现力受到当地观众的高度赞誉。连日来,孙颖迪为新西兰观众演奏了莫扎特的《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拉威尔的《加斯帕之夜》、李斯特作品三首《裴特拉克十四行诗》等。每场演出结束前,观众都会长时间起立鼓掌,孙颖迪又加演了《浏阳河》等中国曲目。首次与孙颖迪合作的新西兰著名作曲家杰克·波迪认为,孙颖迪展示了天才般的演奏技巧,与孙颖迪的合作充满文化碰撞的魅力。
因为音乐才相遇
从比赛到赛后的音乐会,他都全力以赴,做到了对观众负责。"有场演出,1777个座位的票全部卖完。观众对音乐的热爱感动了我。有的人还不能第一时间来听我的音乐会,他们就在演出结束的时候拿着我的CD来等我签名,这种热情很让感触很深。我们素不相识,他们却能对一位来自外国的音乐家如此尊敬,那是很难得的,他们对我的热爱只是为了能跟我有一个音乐上的交流,不像某些追星族,只是为了得张合影。我们是因为音乐才相遇的。"
这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句口号,在比赛主办方的精心设计下,孙颖迪有幸切身感受了一回李斯特成长的历程。在德国的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张李斯特生前在欧洲巡演所遍及的城市地图。而孙颖迪之后的50场演出就是按照地图上的路线安排和进行的。无疑,这是一次绝好的与李斯特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此次巡演,孙颖迪兴奋地说,沿途他获得了许多跟李斯特有关的信息,不仅去访问了李斯特的出生地,还去瞻仰了李斯特的墓地。一系列的活动,对于更好地理解李斯特作品可谓是受益匪浅,同样也丰富了自己的艺术造诣。孙颖迪说,"国内的许多音乐爱好者对李斯特的理解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觉得他是炫技大师、钢琴上的帕格尼尼。但是我们忽略了,他还是浪漫主义时期惟一一个真正无论从音乐、艺术广角上,还是从个人生活来说他是最最成功的一个人。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他一样,在生前留下了376幅照片,这些照片现在已经被制作成画册,并在欧洲卖得很好,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成功。"
真实的孙颖迪
心向“竹林七贤”
孙颖迪在去年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夺魁之后,一下子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他出色的“炫技”和纯熟的琴艺使其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继李云迪、郎朗之后中国的“新一代钢琴王子”。可是,对于这个美丽的“光环”,孙颖迪却十分反感:“我很不喜欢别人用‘王子’来称呼我,不管是新一代还是老一代,我只是个琴者,不习惯被这样冠名。”孙颖迪表示,生活中的他是个很随性的人,没有王子般的优越感,也非常憎恨被簇拥的感觉。孙颖迪向记者透露,他真正崇尚的是“竹林七贤”的精神,只做好自己本身的事情,和一样热爱音乐、懂音乐的人在一起,至于额外的“高帽子”和过度的追捧是他所排斥的。孙颖迪斩钉截铁地向记者声明:“请不要叫我王子。”
演奏不泛滥情感
李云迪被称为“肖邦王子”,孙颖迪则因为对李斯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完美解读而被称作“原色李斯特”。对于这个名头,孙颖迪倒是颇感荣幸:“这个叫法让我心里面稍微踏实点了,我觉得很荣幸,因为毕竟在现在的音乐界没有一个人能和李斯特相提并论,而我有幸被大家抬到了那样的高度,当然要努力让自己对得起这个称呼。”当有记者让孙颖迪把自己和郎朗、李云迪作个比较时,孙颖迪显然自信十足:“我们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我崇尚理性的表达方式,很不赞成把古典音乐作为演奏家简单宣泄个人情感的方式,因为那样只会降低古典音乐的品质。”
问答孙颖迪
问:过去最高兴的事?
答:付出的努力获得别人的认同。
问:未来最想做的事?
答:我想成就艺术上的圆通,而非做单一的古典音乐家。也因此,我将自己与其他钢琴家区分开来。虽然我学的是西方的音乐语言,但认为自己骨子里是个传统的中国人;我觉得中与西、古典音乐与其他门类艺术之间,一定存在相通之处,想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
问:最享受的事?
答:接受观众的掌声或是在禅林的山房中喝茶。
问:未来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答:宽容、宽松的演出环境,以及能让我独立思考、创作的空间。
问:工作以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答:比较喜欢无拘无束、随性自然的生活状态。演出、旅行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若有空闲,最喜欢宅在家里。最近三四年,对《红楼梦》,更确切地讲是《石头记》,突然十分痴迷起来。
媒体评价
“孙是唯一一个能够完美无暇地完成李斯特可怕的八度跳跃,并在两段中都保持张力直到结束的钢琴家” (荷兰《电讯报》)
“在两段中,获胜者孙被证明是最有灵感的音乐家。他的独奏以色彩缤纷和优雅为特征。他的琶音听起来像渴望的云,带着一个个发光的雨滴。” (荷兰《人民报》)
“评审团把第一名颁给了中国钢琴家孙颖迪。可以理解,原因是孙的完美无暇的准确度、他的清晰并闪烁的演奏、以及他积极与管弦乐队交流的能力。你可称他的诠释为‘原色的李斯特’。” (《乌得勒支 Nieuwsblad》)
“优胜者孙颖迪是决赛中发挥最稳定的选手。他对经典演奏名段的流畅演绎给听众留下了随和与坚毅的印象,用温和的风格强调了李斯特式抒情和诗歌般的演奏特色。”(《新鹿特丹商业报》)
“孙颖迪用他敏捷的演奏给人留下有高度说服力的印象,突出了他不受限的技术。” (《Twentsche Courant Tubantia》)
“他显示出深厚的音乐表现力,无疑地展示了其感染听众的能力。通过对比强烈的动作,他强调敲击风格中的动态特性,并构建出合乎逻辑和连贯的整体。” (《Brabants Dagblad》)
“他的演奏显示出他对钢琴这种乐器的深层次了解。”(《De Gelderlander》)
“孙颖迪的手指在琴键上的运动快得连眼睛都跟不上;他的左手有空手道击打般的准确性。他的技术完全没有瑕疵。” (《De Stentor》)
“25 岁的孙颖迪凭着他无懈可击的技术得到最高分,他可以以达姆弹般的力量和准确度始终如一的弹奏八度、和弦和双音。” (德国《钢琴新闻》)
“表演大获成功,颖迪灵巧的双手运用多种高难度的技巧,弹奏出轻快、重复的音符,宛如融化的雪水潺潺流过。活泼的琶音在黑夜中灵动跳跃,就像俏皮目光闪烁出的喜悦,整个演奏抓住了乐曲最精华的部分。” (印尼《雅加达邮报》)
“颖迪凭借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将听众带入了一个激动人心、有时又如冒险旅行一样的风暴当中。他的演奏如此美妙,有时候聆听他的演奏会让观众(其中很多都是年轻的音乐学院学生)无声无息地陶醉其中。” (印尼《雅加达邮报》)
“孙颖迪驾轻就熟地再现了李斯特 ‘Sonetto di Petrarca’ 这支极难演奏的经典曲目,人们惟有摇头顿足,惊愕不已。” (德国报纸《Nordbayerischer Kurier》) (在拜罗伊特使用李斯特的 Steingraeber 钢琴进行的演奏会)
“他拥有的不仅仅是灵活的手指,还拥有智慧和清晰的头脑。他的演奏兼具理智和情感。因为他弹奏的是当代音乐,他的演奏十分愉快活泼,对节奏极为敏感。这在他这个年龄的国内钢琴演奏者当中是极其罕见的。” (中国《上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