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 (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2),是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之间的人物。蒙特威尔第被认为是古典音乐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的牧歌创作是这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体裁的巅峰,而他的歌剧创作则是这种体裁的奠基之作。他是巴洛克音乐的早期代表。他虽不是第一个写出歌剧的作曲家,然而他所创作的歌剧却可以一直流传至今日,甚至影响在后世各乐派的作曲家。
个人履历
音乐史上第一位能在今日国际乐坛享有令誉的作曲家,当属蒙特威尔第。他是意大利作曲家,对歌剧、和声学、交响乐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他的歌剧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歌剧,包括《奥菲欧》(L'Orfeo)、《坦克雷与克罗伦达之战》、《尤里适斯回国》、《朴比的加冕》。而其他很多作品已经遗失。除歌剧以外他还写了超过250首牧歌、2套尊主颂以及其他很多声乐作品,但是他从未写过纯乐器作品。
虽然在今天基于实际需要,他的音乐风味听起来与三百年前曼多瓦或威尼斯爱乐者耳中所听到的实况,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却又仿佛能永远契合于现代人的心灵。自古以来,非但音调已经改观了,甚至蒙泰韦尔迪在世时所惯用的乐器到今日亦不见其原始风貌。虽然如此,他的音乐听来仍然激越、聪灵,富含人性。这是一种大胆的音乐,背后更有蒙泰韦尔迪卓尔不凡的创作技巧烘托着。
从许多方面来看,蒙特威尔第的歌剧甚至比瓦格纳或普契尼的作品更符合现代人对歌剧的概念。就我们的观点来说,出现于蒙特威尔第之前的音乐,甚少具有斐然的个人风味,唯独蒙特威尔第在这方面显得出类拔萃。他那强而有力、风味盎然,又能将心境表达淋漓的声音,藉着清晰直接的方式,赞颂著人生的喜怒哀乐。
人物生平
蒙特威尔第1567年5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克雷莫纳。自小蒙特威尔第只要心所向往,必定能将之谱成乐曲,而且成绩不恶。不过世俗音乐却较之宗教音乐更能撩起他的兴趣,此一倾向终其一生未尝稍改。早在1584年,他就以短歌小调打破了旧传统的藩篱。当时意大利许多流行形式——诸如假面舞乐、芭蕾舞曲、田园牧歌、佛罗托拉歌曲,以及其他歌曲与舞曲形式——都能深深吸引着蒙特威尔第。牧歌尤其叫他废寝忘食。
蒙特威尔第的牧歌情意盎然,技巧纷陈,自成一完美的音乐世界。他眼界开阔、历练丰富以后,开始改造作曲规则,以求适才适性,悠游于这些小品形式中而享有更大自由。其音乐中某些效果突出的和声,足以令任何时代的爱乐者惊讶不已,因此许多人以“具有表达力的不和谐音”相称。
歌剧占去蒙特威尔第绝大部分时间。他的搭档是裘里欧·史卓希。这两人都对剧本和情节表现抱持坚定的理想。两人对文绉绉、典雅脱俗的语言同表鄙夷,只对角色的合理发展感兴趣。他们共同寻求音乐的真理,认为角色的本质要比一些不相干的音乐更具重要性。最重要的作品当属《奥非欧》。其中揉合了牧歌的要素,以及佛罗伦萨小厅集团的主音音乐观念。
1637年之后,蒙特威尔第又创作了两部歌剧《尤里西斯返乡记》及《波佩阿的加冕》。后者超越了三世纪的时空,正中二十世纪理论家的下怀。因为他要求的,正是剧中无论大小细节都必须服膺于简明的音乐性戏剧底下——把音乐与戏剧等量齐观的态势终于形成了。
蒙特威尔第并不把歌剧看作为求表现歌手巧啭的歌喉、或者试验作曲家创制优美旋律的的能力,而随意将不相干的小品拼凑起来的大拼盘。 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及莎士比亚的戏剧,同是十七世纪前半叶的瑰宝,也同样是问题丛生。包括编辑问题、他的真正意图、管弦乐团的理想状况、实际的表演情景、歌手们的表现等等。
蒙特威尔第跨坐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代交替的门槛上,然而“巴洛克盛期”乍到,又冲毁了这位伟大威尼斯作曲家所代表的乐派。我们必须记得,在蒙特威尔第的时代,有幸付梓的歌剧寥若晨星(因造价太过昂贵),况且用以传播思想的机械构造不多,而对历史地位的看重,亦是后来才有的观念。遭人遗忘的苦果并非由蒙特威尔第一人独尝,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根本没人会以乐名而常驻人间。幸而今天鲜少有人会否认蒙泰韦尔迪是第一位能以其音乐力量打动现代听众的作曲高手。1643年11月29日逝世于威尼斯。
代表作品
蒙特威尔第一生共创作了九部牧歌集、二十一首宗教牧歌、二十一首三重唱 、十五首三声部谐谑曲、十首二声部谐谑曲、近百首宗教作品和几部绝对堪称精品的歌剧《奥菲欧》、《波佩阿的加冕》等。这些还不包括他已经失传的众多作品。
创作分期
蒙特威尔第一生共写了八册牧歌,如《亚利安那的悲歌》、《战争与爱情牧歌集》 战争与爱情牧歌集 战争与爱情牧歌集(3张) 等,前四册牧歌集的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而后四册牧歌集则具有巴罗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他还创作了三部歌剧:《奥菲欧》(L'Orfeo,1607),《尤里西斯的返国》(Il Ritorno d'Ulisse in Patria, 1640)以及《波佩亚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1642)。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82-1607年古风格(prima prattica)时期,创作了前四册牧歌和两首弥撒曲。
第二阶段:1607-1614年现代风格(seconda prattica)时期,创作了第五、六册牧歌,不仅采用单纯的对位法,还以数字低音为基础;歌剧《奥菲欧》也写于这个时期。
第三阶段:1614-1643年激情风格(stile concitato)时期,创作了第七、八册牧歌,这时的牧歌带有伴奏,重视旋律、乐器和情感的表现。
艺术成就
(1) 是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牧歌领域的集大成者。
(2) 是写作有情感的旋律,摆脱宗教的束缚的新音乐倡导者。
(3) 将不同的乐手(包括一些游吟诗人),召集起来演奏,埋下了民间音乐的种子,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乐队指挥。
(4) 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他在1605年第五册《牧歌集》的前言中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称为“第一常规”(prima prattica),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可称为“第二常规”( second prattica)。他强调作曲家在运用“第一常规”时,“和声(指复调音乐)是歌词的主人”,即形式第一,内容第二;而在“第二常规”中则相反,“歌词应成为和声的主人”,即内容第一,形式第二。
(5) 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同名书籍
基本信息
副标题: 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作者: (德)乌尔夫·科诺尔德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
页数: 174
定价: 8.00元
装帧: 简装本
丛书: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ISBN: 9787103030943
作者简介
乌尔夫·科诺德,1946年生于乌尔姆市的郎和瑙。他在基尔学习音乐、德语和历史,然后在吕贝克学习作曲、指挥和中提琴。1974年,他以《20世纪的世俗康塔塔》为题的论文获得交响乐学博士。他曾是基尔音乐学院的助教,萨尔克森州国家歌剧院艺术顾问和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的教学督导。
他发表过的著作有:《德国歌剧今昔》,1980年出版于卡塞尔。
《直至弗朗茨·郐伯特时代的弦乐四重奏,1980年发表于威廉港。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和他的时代》,1984年发表于拉贝尔。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入门及赏析》1979年发表于美因茨。
内容简介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本人及其作品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的关注。自1834年卡尔·冯·温特费德重新发掘17世纪早期意大利音乐的价值到本世纪初,音乐学家始终把严谨、求实、科学地研究该作曲家及其作品视为己任。最近几年,更是出现了“蒙特威尔第的复兴”。但与人们对蒙特威尔第怀有的浓厚兴趣相比,介绍此位作曲家生平的德语书籍却十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