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钢琴网首页 > 新闻 > 布伦德尔: 戴学者面具的钢琴巨匠

布伦德尔: 戴学者面具的钢琴巨匠

  说到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在美国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轰动效应”与“征服力”。当今世界,与布伦德尔有同等声望与实力的在世钢琴家,恐怕只剩佩拉亚与波里尼了。但坊间传说布伦德尔老了,关节出现问题,不能再登台演出。而美国的爱乐圈对他还寄予“重温天音”的期望。他先前在欧美的演出都被媒体渲染,乐评家纷纷评论。可见“虚无”味道甚浓的“后现代社会”,人们还是要崇拜大师,感受“意义”不可消失的存在。


  1931年,布伦德尔出生在捷克,早年生活在南斯拉夫,12岁随家庭移居奥地利,后来到维也纳,开始全面与音乐相关的生活。他属于自学成才的演奏家,受过的科班训练有限(曾跟随几位钢琴大师学习过),却在中年时成了闻名天下的钢琴巨匠。有点奇怪的是,他极少弹奏肖邦与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主打曲目大多来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与舒伯特的传统作品。布伦德尔弹奏的李斯特也颇得业界好评。飞利浦公司推出过他弹奏的李斯特,上过古典榜单。


  中国的许多乐迷,一开始一定会被布伦德尔“学者”的样子弄糊涂。唱片封套上的他,戴副宽边眼镜,眼珠在镜片后瞪着,像一位爱找学生麻烦的老师,一点没有钢琴家的飘逸模样。他的表情木讷,而且喜欢写书并录制解析音乐的影碟,对大师作品发表见解,提供与流行看法截然不同的见解。有人说他的演奏风格也是“解析式”的,缺乏流动性,听之味道不足。

 

  但这是表象。真正的布伦德尔,还是充满了梦幻与激情,琴声时常弥漫青春的味道。他由飞利浦公司于1971年在萨尔茨堡录制、编号为960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以及与克利夫兰四重奏团合作的《鳟鱼五重奏》,是真正的舒伯特,沉静、忧郁、浪漫。尤其前一部作品(任何一位钢琴大师必弹的曲目,名版众多,而布伦德尔版其与里赫特的完美演绎相媲美),我听了至少100遍以上。作品960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的弹奏,占据近15分钟的时长。乐章的起始乐句不停变奏,变奏后,又返回起点,重获开始。在极为干净的声音起伏里,隐约勾勒出一个春夜的梦幻少年,在绝对寂静中反复寻找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秘密。我感动于布伦德尔的巧妙触键,几乎像柔风一样,仿佛琴键在自行运动:钢琴家退隐到钢琴后面,钢琴在无人之境里独自絮语——这才是演奏的最高境界。


  2008年12月14日与18日,布伦德尔在汉诺威与维也纳举行了告别音乐会。音乐会上的曲目依旧是他热爱的莫扎特、贝多芬。笛卡公司推出双张CD,纪念他在告别音乐会的演出,作为给乐迷的最后礼物。从唱片封套上看,那个当年“学者”模样的布伦德尔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表情慈祥的老人。他的眼中有一种充满感恩的温暖。如是告别,完美谢幕,以免其后屈从于商业魔术,在速度与技法出现问题时依旧登场,以盛名欺人。这是一种认真与负责。


  在古典音乐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的今天,为商业跑场,糊弄听众的事情比比皆是。最有名的,算是几年前去世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他在一些商演中“假唱”,放录音,知道内情的听众不依不饶,要求退钱,闹得满城风雨。由是去看、去听布伦德尔,他对音乐的真诚,到了“痴”的地步。每推出一部作品,他不仅高强度练习,而且研究、解析,对作品的细节把握,几近“学者”般的追求。也许有人对这种演奏风格不以为然,认定即兴与随意能加强演奏的可听性。但我还是热爱布伦德尔有点“轴”的琴声与琴艺。不妥协、认真的布伦德尔,给予乐迷对音乐原始文本的忠诚。这是对传统的尊重以及无微不至的体贴,百分百的还原。在今天人们的感觉多被误导的时候,还原真实,当是一种有态度的坚守。
 

相关阅读

【钢琴家】布伦德尔

【专辑】布伦德尔钢琴作品集
 

(新闻来源:环球钢琴网)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下载环球钢琴网APP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 专注钢琴新闻三十年~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