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惠城区综合福利院的4位老人来说,这是她们每周最期盼的时光。2016年初以来,钢琴教师梅晓钢每周都会到福利院免费教老人学琴。几乎是钢琴零基础的4个老人,在梅晓钢的指导下,都学会了弹钢琴,并且于2018年1月13日在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参加了一场专业的钢琴演奏会。老人说,钢琴丰富了她们寂寞的晚年生活;梅晓钢则说,老人温暖了他的人生。
教学 4个奶奶轮流上钢琴课
7月6日上午8时50分左右,梅晓钢搀扶着一位老人,并与另外3位老人说笑着走进了惠城区综合福利院的活动室里,钢琴课就在这里开始。
钢琴课采取一对一的教学,88岁的邱志坚第一个坐在了钢琴旁。她是4个老人中年纪最大的,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她年轻时是幼儿园音乐教师,弹过电子琴。学钢琴于她而言,不难,也难。因为她患有帕金森综合征,手脚会不自主发生震颤。
邱志坚弹的是《春天的故事》,83岁的黄世芳听到音乐,坐不住了,她走到邱志坚旁边,轻轻跟着节奏哼唱了起来。黄世芳年轻时是一名医生,钢琴零基础,梅晓钢教会她看五线谱后,她还是不习惯,于是便把五线谱的音名一个个标出来,轮到她学的时候,她就看琴谱上的音名来弹。同样是83岁的赵玉兰也有点不习惯五线谱,她退休前是梅州嘉应学院生物系的教师,当天她带着一本数字简谱来上课。
80岁的支忠英是4人中最年轻的,也是学习劲头最足的。她患有肩周炎和类风湿,肩膀抬起来就痛,双手关节也已变形,但她克服了这些困难。如今她已经能完整地弹完《献给爱丽丝》、《圆舞曲》、《酒干倘卖无》、《希望》、《梦中的婚礼》等十多首曲子。
4位奶奶轮流上完课,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支忠英逮住刚得空的梅晓钢,又问了他几个琴谱上的问题,梅晓钢也顾不上休息,一一解答了。“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支忠英说,“还好梅老师有耐心,我们学得慢,又容易弹错,他也不着急不生气的。”
缘起 一架钢琴开启公益之路
其实,在来福利院之前,梅晓钢从没有想过要教老年人弹钢琴。
1986年出生的梅晓钢是湖北人,从小就热爱并一直学习音乐,从咸宁教育学院毕业后,又至武汉音乐学院进修,主修钢琴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惠州一家琴行工作。2015年,梅晓钢开始创业,成立了自己的琴行。
2015年底,梅晓钢的琴行参与组织少儿星光大道才艺大赛的项目,深圳区域的主办方希望能在惠州的福利机构做场大型公益活动。梅晓钢在朋友的推荐下帮忙联系了惠城区综合福利院,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活动后来不了了之。
公益活动没有了下文,梅晓钢的公益之路却由此开始。“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孤儿,他们大多没有或找不到父母了,而且心智发育不健全,但是笑起来很单纯很灿烂。”梅晓钢说,在福利院看到那些孤儿后,他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福利院做些事情。2016年元旦,梅晓钢给惠城区综合福利院赠送了一台钢琴。“送钢琴是好事,可是我们没有人会弹,发挥不了它的作用。”惠城区综合福利院院长林翘楚的一番话,让梅晓钢找到了公益之路的具体方向——— 每周抽时间过来免费教孩子们学钢琴。
梅晓钢在福利院60多位孩子中,选出了4个适合弹钢琴的进行授课。福利院里还有一些喜欢音乐的老人,工作人员和梅晓钢商量能否让老人也一起学,梅晓钢一口就答应了。得知消息后,邱志坚第一个报名,接着是支忠英和黄世芳,不久赵玉兰也加入进来。
改变 钢琴丰富了老人晚年生活
每周一次,梅晓钢到惠城区综合福利院,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先给4个老人上课,再给4个孩子上课。每个人的基础和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梅晓钢就因人施教,一点点地教他们。
平时,福利院的文娱活动也不少,老人可以看电视、看电影、唱歌、打牌、做操。而钢琴却似乎有独特的魅力,让老人平淡的生活多了盼头。黄世芳在老伴去世后不久来到福利院,她只是想换个环境,希望有人和她聊聊天。接触了钢琴之后,她心情愉悦多了,并说:“钢琴丰富了我寂寞的晚年生活。”支忠英也觉得自己离不开钢琴了:“只要身体可以就会学练到底,管它学得好不好。”
此后,每周一次的钢琴课,每天一次的练琴,成了4个奶奶们最期待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期待,奶奶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尽量不错过每一节钢琴课。邱奶奶发抖的手指按键力度不够,她忍着痛加大力度;支奶奶视力模糊看不清五线谱,就放大复印教材;黄奶奶脚肿了,走路困难,仍坚持来上课;赵奶奶前一天刚从澳洲探亲回来,第二天不顾倒时差,也坚持来上课……
梅晓钢也没有辜负奶奶们的期待。他坚持每周来上课,风
雨不改。遇到原定的上课时间有事不能来,他就另抽时间补课。有一阵子邱奶奶身体不好,不方便下床,可又很想上课,梅晓钢便到床边给她用电子琴上课。
看到奶奶们每次上课和练琴都要奔波——— 从老人部8楼乘电梯下到1楼,再步行一段距离到儿童部活动室。梅晓钢就再捐了一台钢琴,放在老人部,专门给老人上课和练琴。
温暖 他教老人弹琴 老人教他人生知识
梅晓钢所做的这一切,奶奶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起初梅晓钢是每周三下午来上课,天热的时候经常是汗流浃背。后来知道他是从水口骑电动车过来的,路上至少要花40分钟,大家既心疼又感动。为此,奶奶们在每次上课之前就给梅晓钢准备好了茶水,并开好空调,让他舒服点。后来时间改到每周五上午后,梅晓钢上完课已经是中午了,奶奶们又专门向福利院申请,让梅晓钢在福利院食堂吃了午饭才回去。再后来,奶奶们担心梅晓钢早上来上课没吃早餐,又打了申请,让他吃了早餐才上课。
或许正是有了这些生活细节的接触,梅晓钢和奶奶们越来越亲近。梅晓钢会跟奶奶们讲创业的艰辛,会讲家庭的琐事,甚至会探讨一些深刻的话题,比如人性最自私的一面。奶奶们也会跟梅晓钢分享一些人生经历,讲讲她们过去遇到的人和事。
奶奶们还非常信任梅晓钢,甚至让梅晓钢陪着去银行取钱,在银行工作人员误会梅晓钢是骗子时,拼命解释,不停夸赞梅晓钢;奶奶们过生日的时候,也会邀请梅晓钢参加,一起庆祝。遇到空闲的时候,梅晓钢也会带奶奶们出去散步、吃饭、看电影;有时候老人家生病了,实在没法上课,梅晓钢就去到床边陪她们聊天……
2017年底,梅晓钢的生活遭遇重大变故,每周来上课的时候,他努力装得若无其事,但奶奶们还是发现了他的异样。梅晓钢也就没有再掩饰,他把苦恼和忧愁都倾吐了出来。奶奶们轮番安慰和鼓励他,并以长辈的人生经验引导他如何面对。如今半年多过去,梅晓钢基本从痛苦中走出来了。
“我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是奶奶们陪我一起度过的。”梅晓钢说,“很多人觉得是奶奶们需要我,其实我们是相互需要,相互温暖。有时我觉得奶奶们给予我的更多,她们教给我了许多人生知识,而我只不过教会了她们弹钢琴。”
尝试 自费给老人举办专业演奏会
奶奶们的关心,让父母长辈不在身边的梅晓钢感到很温暖,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方式给予回报。2017年10月,梅晓钢决定自费给奶奶们包括其他学生办一场专业的钢琴演奏会。从海报、化妆到服装,梅晓钢都按照专业演奏会来筹备。赵玉兰那段时间刚好到澳洲探亲了,就没有参加。
今年1月13日,演奏会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顺利举行,支忠英在台上弹了《希望》、《酒干倘卖无》和《圆舞曲》三首曲子,邱志坚弹琴伴奏、黄世芳演唱《爱的奉献》。她们的表演或许不是全场最好的,但却感动了台下的许多观众,尤其是奶奶们的家人。3位奶奶在外地的亲人得知有演奏会,都赶来参加了。支忠英的女儿曾经反对母亲入住福利院,但她从广州回来听完母亲的演奏会后,对母亲说理解并支持她的选择。支忠英回了女儿一句:“理解万岁。”
时隔半年,奶奶们一说起那场演奏会还会有些兴奋。“那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大的舞台上表演。当时好紧张呢,感觉弹得没有平时好。”支忠英说,“不过儿女们都觉得我弹得很好。”
“这也是我的初心,让钢琴拉近奶奶和家人的关系,让她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梅晓钢说,有奶奶的家属在外地,相隔较远,有时候过年都不一定能回来,但为了这次演奏会,他们都回来了,又聚在了一起。
现在一有合适的机会,梅晓钢就会组织奶奶们出去演奏,并邀请她们的家人参与。6月24日,4位奶奶在一个音乐酒馆演出,邱志坚和两个女儿共同演出钢琴弹唱 《爱的奉献》,其中一个女儿特地从香港赶过来参加活动,并说为母亲感到自豪。另一个女儿俞南堡居住在惠州,经常会去探望母亲。“我妈妈现在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唯独忘不了钢琴。”俞南堡说,“有时我说带她去散步,她会拒绝,但一说去练琴,她就很高兴,真希望妈妈可以一直这样弹下去。”
“奶奶们就是我的家人,我到福利院上课,就像是回家。能每周回家的感觉,真好。”梅晓钢说,“有我在,我会尽量让奶奶们一直这样弹下去。”
人物简介梅晓钢
1986年出生,湖北人,从小热爱音乐,从咸宁教育学院毕业后,又至武汉音乐学院进修,主修钢琴专业。大学毕业后,来到惠州一家琴行工作。2015年创业,成立自己的琴行。2016年初开始做公益。先后给惠城区综合福利院赠送两台钢琴。每周都抽时间到福利院免费教孩子和老人学习钢琴,已坚持两年多,丰富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点赞
“福利院最需要专业又长期的志愿服务”
惠城区综合福利院院长林翘楚为梅晓钢的坚持点赞。“没想到梅老师能坚持下来,而且已经坚持两年多了,值得敬佩。”林翘楚说,“我们福利院最需要的就是梅老师这种专业又长期的志愿服务。”
林翘楚介绍,该福利院目前有230多位老人和60多位儿童,在福利院里老人和小孩的生活都有人照顾,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精神生活还需要更多关心和关注。目前,福利院引进了两位专业社工,定期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并会针对老人和小孩的心理问题进行开导。每到节假日或周末,也有许多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前来慰问。
“说实话,这些节假日的慰问,有时候太多太集中了,我们都难以安排过来。”林翘楚说,“这些慰问活动都是一次性的,跟老人小孩刚熟悉起来,活动就该结束了。”
林翘楚希望福利院里能多一些长期的志愿服务活动。“像梅老师这种就很好,因为每周来,大家都很熟悉,一来到就可以进入主题,活动的效果也很好。”林翘楚说,福利院一直也往这方面努力,今年计划再引进一个专业社工,为老人开展更多活动,同时也联系了一个具有理发专业技能的志愿服务队,每月来一次福利院为老人孩子理发。“当然,我们还需要心理咨询、康复训练、书法绘画艺术等方面的长期志愿服务,欢迎有这些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加入。”
福利院的这些需求也触动了梅晓钢的思考。因为琴行工作时间的原因,梅晓钢大多时候都是在工作日过来上课,福利院的4个孩子中有的因为需要上学,并没有全部坚持学下来,目前只有两个孩子在学。“有几次,我在教小孩弹钢琴时,有的孩子在旁边静静地听,听着听着就笑了,有一个孩子是失聪的,他听不到,但他一看到我弹琴就会很开心地笑。”梅晓钢说,“我们觉得他们也需要钢琴,需要音乐。”
梅晓钢目前正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商量,除了一对一的教学外,还计划通过定期演奏的方式,让更多无法学钢琴的孩子也能感受到音乐,通过音乐对他们进行感统训练,或许有助于他们的康复和成长。
对话梅晓钢
谈教学
“奶奶们的学习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
东时记者:你之前都是教青少年多,教老人弹琴跟教年轻人有什么不同?
梅晓钢:教的知识其实都是一样的,要说不同,或许就是教老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因为这几个奶奶都80多岁了,身体也不是太好,她们的记忆力也不是很好,容易忘记。有时候,一个上午就只能练一个小节。
东时记者:那你对她们的要求会低一些吧?
梅晓钢:其实我对她们还是挺严格的。我要求她们一定要学会基础知识,甚至要求她们能背出来,这样才能看懂琴谱,分析琴谱,弹好钢琴。就好像我们学汉语,要把拼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都学会了,才能分析段落,看懂文章。
东时记者:我在采访中了解到,奶奶们也学得很认真。
梅晓钢:她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永远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们很有毅力,也很谦虚。有一次我扶着邱奶奶下楼去上课,支奶奶在旁边问她会不会很辛苦,结果邱奶奶一脸孩子气地说,再苦再累也要去上梅老师的课。支奶奶呢,我觉得她这个年纪而且是零基础,能弹出那么多首曲子已经很了不起,可她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一直坚持认真练琴,不懂就问,有时候她怕打电话打扰我上课,就发微信问我,让我有空再回答。
谈公益
“真的只是想为老人孩子做点事”
东时记者:我看你的朋友圈,几乎每次去福利院上课,都会发一条或者多条朋友圈,晒一晒与老人的互动,或者是录个老人弹钢琴的视频,并称之为“与他们的日常”。朋友们一般怎么评论?
梅晓钢:大部分朋友都是点赞的,也有的人觉得我是在借这个炒作宣传我的琴行。开始我觉得很委屈,其实我做的事远比我发在朋友圈的多得多。我捐钢琴的时候,有工作人员问我要不要在上面写上琴行的名字,当时我刚创业不久,琴行也需要宣传,但我当时就拒绝了,我捐钢琴教学琴,不是为了宣传琴行的。我真的只是想为福利院的老人孩子做点事而已。
东时记者:后来怎么调整的?
梅晓钢:给奶奶们“洗脑”多了,就想开了。她们经常跟我说,不用在意他人怎么想怎么看,一切从心出发,做好自己就行。
东时记者:除了到福利院教钢琴,你还有做其他公益吗?
梅晓钢:现在有个计划,我想联系惠州周边的贫困学校,对学校的音乐老师免费培训,通过老师的教学找到对钢琴感兴趣的孩子,免费教学。另外,还计划从环卫工人的子女中选拔对钢琴有兴趣的孩子,免费给他们培训。而且,我还是一名中共党员,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发挥专长,为社会做点实事。
记者手记
用爱演奏的乐章
今年1月,东时记者获悉梅晓钢的故事后,就约他采访。他婉言拒绝了,只说想过得简单平凡点,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记者一直与他保持联系。今年6月底,梅晓钢带着4位奶奶到一家音乐酒馆演奏,邀请了记者。于是再次提起采访事宜,这次他很开心地接受了。
采访时得知,他此前的拒绝,或许与他当时的心情有很大关系。当时他刚遭遇了生活重大变故,因为涉及隐私,我们尊重他的意见,没有写出具体事情。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之大,到了“呼叫120”的程度。还好,他挺过来了,这其中少不了奶奶们的安慰和鼓励。
这4位奶奶年轻时都是老师或医生,属于知识分子阶层。她们对于生活有着更为理性的认知,她们体会过这个社会的残酷,也相信这个社会的温暖。她们懂得感恩,也愿意帮人。她们感谢梅晓钢的爱心和耐心,也关心这个小伙子的生活和心情。
在采访中,梅晓钢也多次提到,他和奶奶们是相互需要,相互温暖。奶奶们需要钢琴和音乐,为晚年的生活添点希望,梅晓钢也需要奶奶们,对他的人生之路给予指导。
这种相互需求是精神层面的,摆脱了物质的束缚,显得更加纯粹。支奶奶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炎热的夏日,奶奶们一方面盼望梅老师来上课,一方面又担心梅老师会中暑,于是集体“撒谎”说还没练好琴,让老师不要来上课。梅老师知道奶奶们的心情,先答应下来了,然后第二天又抽时间过来补课。
梅晓钢到福利院教琴,他也从来不觉得这是一件辛苦的事,而是生活的日常。4个奶奶给他家人的感觉,他到福利院就像回家。他说,每周回家的感觉,挺好。
福利院的钢琴,让梅晓钢和奶奶们一同演奏出爱的乐章。
(新闻来源:今日惠州网)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