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钢琴网首页 > 新闻 > 熟悉的中国旋律,化为黑白键上灵动的音符

熟悉的中国旋律,化为黑白键上灵动的音符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旋律,化为钢琴键上灵动璀璨的音符。为纪念著名作曲家王建中诞辰85周年, “黑白键上的中国旋律”星期广播音乐会日前在上海音乐厅举行。担任钢琴演奏的王鲁、朱昊冰,都曾深得王建中先生的教诲,是王建中先生不同时期的爱徒。

这场音乐会集中展现了王建中1958年至 2012年的钢琴作品。《浏阳河》《彩云追月》《百鸟朝凤》等王建中根据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及传统曲目改编的钢琴曲,已经走向了世界。王建中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文学,中国文人情怀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之作,其钢琴曲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舞台上,王建中的首部钢琴改编作品《云南民歌五首》,以文学为灵感的《蝶恋花》《梅花三弄》,以及他的晚期作品《读红偶感》(“红”指《红楼梦》)《随想曲》等一一奏响。

曾就读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王鲁,被《纽约时报》评价为“表演成熟、优雅,完全超越了年龄,颇有大师风范”。王鲁是王建中在上音附小收的首位弟子。生长于军人家庭的王鲁,从小就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对中国民族音乐怀有满腔热爱。“当我在外国学习时,每每听到具有中国元素的音乐,常常触及思乡之情,激动落泪。”如何用钢琴来传递中国人独有的细腻丰富的情感,是王鲁学习钢琴以来经常琢磨的一大课题。在学习过程中,他慢慢领悟到,真正能表达出中国人内在情感的作品,一定是充分融入中国文化底蕴的,王建中老师的钢琴曲无疑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王老师一直对我说,每个人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音乐创作和演奏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王建中对王鲁的教诲,不仅体现在钢琴技艺传授上,更在于指导他成为合格的音乐家。从向恩师学琴起,王建中就带着王鲁多次走入社区,为普通市民普及音乐,这深深影响了王鲁对音乐传播功能的认识。“在未来,我希望多做些公益活动,把音乐送到更多的普通人身边。”

朱昊冰则是王建中在上海音乐学院收的 “关门弟子”。她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取得钢琴演奏博士学位后,归国致力于钢琴演奏和教育,并在2016年发行了 《彩云追月——朱昊冰演奏王建中钢琴作品集》。中美两地的学习经历,让朱昊冰广泛接触了多元文化,这也促使她开始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该怎样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 “在美国演奏和讲解中国钢琴作品时,我看到外国观众欣喜和陶醉的神情,倍感自豪。”回国后的朱昊冰,立志在祖国大地上传承中国钢琴经典作品,不断探寻属于本民族的音乐。在朱昊冰的心里,老师王建中德艺双馨、治学严谨、为人谦虚、处事低调。 “在艺术理念上,他特别讲求探究音乐本源、讲究音乐色彩;在创作过程中,他始终强调音乐的中国民族韵味;在教学实践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音乐背后的 ‘为什么’。”眼下,朱昊冰自己也成为了一个钢琴老师,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她最感兴趣的是,像老师王建中一样,对中国钢琴作品做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并致力于在教学中弘扬中国钢琴经典,让更多学生在国内外的舞台奏响中国音乐。

音乐会还上演了丁善德、桑桐和杨立青等其他几位中国作曲家创作的 《儿童组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选》等中国钢琴经典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丁善德和桑桐是王建中的老师,杨立青则是王建中的学生,他们四人曾在不同时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的院长或副院长。在同一场音乐会中展现这几位作曲家的作品,体现了上海音乐学院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方面的传承。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林在勇说:“王建中先生是上音德高望重的前辈、真正的大家。他在钢琴曲创作与教学上的成就与贡献,还有待各界进行进一步研究与传播。”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下载环球钢琴网APP

    iphone应用下载 Android应用下载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 专注钢琴新闻三十年~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