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幕五场芭蕾舞剧《红罂粟》The Red Poppy Op.70 是为格里埃尔赢得国际声誉之作,作于1927-1928年,于1949年修订。于1931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剧院上演后即取得巨大成功。它标志着苏联舞剧的诞生,是苏联最早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之一,相当于芭蕾舞剧《白毛女》在中国的地位,在内容上则相当于我国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该剧第一幕最后一段的《俄罗斯水兵舞》Russian Sailors Dance 改编自革命歌曲《小苹果》,表现的是俄罗斯水兵的舞蹈,充满了力量,反映出水兵的粗犷的个性。 这是一部以中国革命为题材的第一部现代芭蕾舞剧,以1927年中国码头工人爱国斗争为题材,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苏联船长与中国女演员恋爱的故事。 剧情简介: 第一幕的背景是中国上海黄浦滩租界上的一个码头。苦力们被殴打,外国人在酒吧中享乐,中国妓女桃花(Tao-Hoa)则在一群外国人面前表演舞蹈。一位青年苏联船长为受鞭打的苦力出头,桃花见了不胜敬仰,于是向他献上一束红色罂粟花,惹起了她的老板李山富(Li-Shan-Fu)的妒忌。此时船长把一枝红罂粟送给苦力们,使他们欢欣舞蹈,各国的水手们也纷纷起舞,他们包括德国人、英国人、黑人、中国海盗、印度人以及苏联人,后者跳了著名的《俄罗斯水兵舞》。 第二幕第一场发生在一个鸦片馆中。苏联船长来找桃花,李山富向有势力的英国爵士指出这个人曾为苦力出头,于是他们决定把他干掉。但是船长被船员们救走,而伤心的桃花只好以鸦片来麻醉自己。接下来的二场是桃花的梦境,首先出现在她梦中的是中国的龙、神袛、和可怕的恶魔;苏联船长在第二个梦中出现,此外还有莲花、罂粟花和蝴蝶等,可惜正在情意绵绵的时候梦却醒了,桃花只好仍以鸦片解愁。 第三幕第一场李山富和爵士利用桃花的舞蹈把苏联船长诱来参加舞会,启幕时各种娱乐宾客的表演正在进行,其中包括桃花的表演和丝巾舞、魔鬼舞等中国式的舞蹈。此时桃花向船长示爱,并且劝他离去,但是船长却要求她一同为解放苦难的群众而努力。李山富命令桃花向船长奉上一杯毒酒,意欲置他于死地,桃花及时发现了阴谋,把酒泼在地上。李山富愤怒地向船长开枪,但是船长在混乱中逃走了。最后一场发生在码头边,桃花挥手送别乘船离去的苏联船长,李山富妒恨交集,一刀把桃花刺死,临死前她把一朵红罂粟送给一群孩子,勉励他们要为自由奋斗。桃花虽然死了,但是舞剧加了一段尾声,在《国际歌》的旋律中,中国的无产阶级终于取得了胜利。 这部舞剧剧情政治性很强,但是舞曲音乐性很强,富于东方色彩。它颂扬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颂扬了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友谊。以“红罂粟”为名,其实没有任何贬意。然而,近20年后,就是这部芭蕾舞剧却在莫斯科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波。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期间,苏联文化部门决定在大剧院上演这部与中国有关的芭蕾舞剧《红罂粟》。为增强演出效果,苏方还邀请了《红罂粟》的曲作者格里埃尔亲自参加演出。不知什么原因,毛主席没有去大剧院,而是由陈伯达率领几位中国客人坐在贵宾席上。演出开始后,主人期待客人能够高兴,说几句感谢和赞扬的话。但客人们却始终沉默着。随着剧情的发展,陈伯达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准备中途退场。他认为,剧中的角色不是中国人,简直是怪物。而苏方有意安排中方观看这部舞剧似乎是在拿中国人开心。由于主人的耐心解释和再三挽留,客人才勉强挨到演出结束。 演出后,接待人员请陈伯达谈谈观感。陈伯达毫不隐讳地表示:第一,对舞剧的名称不满。他说:“《红罂粟》这个芭蕾舞剧的名称本身就使我们不快,原因在于我们中国人认为罂粟这种植物就是鸦片。也许你们不知道鸦片是我们最凶恶的敌人,因为它曾害了我们好几代人……”;第二,对演员的打扮不喜欢。他说:“我过去在苏联读过书.可是从来没有看过芭蕾舞。进剧场后,看到女演员的足尖,以为是在模仿中国女人的小足,心里也觉得不快。”;第三,对中国革命的描写不真实,他说:“看上去,中国革命完全是由苏联的一些船员领导而取得胜利的。剧本写的是关于中国革命的事,剧情不像中国中所发生的。”随后,苏方还是计划邀请毛主席观看《红罂粟》。但听了陈伯达说的话,毛主席也就没有去。 故事虽然发生在久远的过去,但却留下了几点思考。首先,事物往往有多面性。注意知识的积累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由于我们不了解,将罂粟通称为鸦片就是片面的,况且俄国人自己是把罂粟种籽作为一种香料来看待的(撒在小面包上嚼着吃)。其次,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人们之间的差异。把芭蕾舞剧比作小足女人的表演就是最大的误解。只有通过互相交流、学习,人们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避免相互误解。第三。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和描写难免有局限性。只要他们对中国不怀敌意.我们就应该包容,而不要过于苛求。其实,陈伯达对《红罂粟》所以有那么多的错觉和误会还不完全是因为他个人的好恶,也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当时,中苏之间、中国和各国之间都还缺乏交流。苏方的安排本是好意,却没有顾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或许也是该剧在国内几乎从未被上演的原因之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