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纪初,欧洲的钢琴演奏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是强调结构明晰,乐句流畅,颗粒性强,代表人物是莫扎特的学生胡梅尔;另一派强调声音饱满,力度大,富于戏剧性,使钢琴获得类似于管弦乐队的宏伟效果,贝多芬当年的演奏便属于这一派。前者与典雅秀丽的洛可可风格有一种血缘关系,并且更多的是受到羽管键琴这种乐器特质的影响,后者则倾向于未来,它是激情主义的具体反映,同时与声音宏亮,反应迅速的新型钢琴有着密切的关联。克莱门蒂是汲取了这两大流派长处为一身的演奏家,在他的《名手之道》中,一百首“以严格与自由风格”写成的小曲便是综合了这两种流派技巧的练习。年轻时的李斯特在随车尔尼学钢琴时就曾经苦练过这部作品。 这部《名手之道》Gradus ad Parnassum 又称“艺术津梁”、“通向艺术的阶梯”。通常我们使用的是波兰钢琴家、作曲家陶西格(Tausig)从克莱门蒂的这100首练习曲中精选出29首编订而成的(另附有陶西格的三度音阶的大调和小调练习)。 作为高难度的练习,克莱门蒂的这一教材值得推荐。虽然有不少仍然是技巧性的,但是,对于进一步提高手指对各种技术的适应能力是有效的。特别要指出的是:①乐谱上每一首练习都标明指法,演奏时应当很好地去研究,有些指法对于手的自然状态或习惯用法来说比较别扭,但作为练习必须这样做。 ②在第1、3、4、5、8、9、15、17、18、19、20、26、28、29中,作者都注明了具体的练习方法和要求,应当严格去做。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